第五届慈展会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多元化研讨会
发表日期:2016-08-28 16:00:00

外围会议遴选议题、主题会议创新模式、闭门会议总结升华

           

在国内外开16场外围会议,遴选专家和议题;借鉴TED会议模式的基础上,创新TIFP(跨界、创新、未来和落地)的会议模式;引入会议观察员制度,召开闭门会议,对研讨成果进行系统梳理……

将于9月23日—25日在深召开的第五届慈展会继续实行“以会为主,以展为辅的办会思路,研讨会通过外围会议、高峰会议、分议题研讨会和闭门会议等层级递进的会议形式,深化展会研讨互动平台,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和多元化的国际公益峰会。

 

国内外16场外围会议遴选专家和议题

2016年6月27日,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与日本公益法人协会在东京联合举办了第五届慈展会日本外围会议。本次会议聚焦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规《慈善法》,研讨慈善信托的国际化实践案例,推动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经验的吸收借鉴,为中国《慈善法》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国际研讨交流的平台。

在本次外围会议上,日本公益法人协会理事长太田达男在慈善信托领域的独到见解,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慈展会组委会邀请他来到第五届慈展会的研讨会上,分享日本在慈善信托发展方面的经验。   

为了遴选到最优秀的会议议题和演讲嘉宾,强化会议研讨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今4月-8月期间,慈展会组委会在国内外陆续开展16场外围会议。会议围绕共建慈善生态圈和当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外围会议召开后,由议题委员会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对外围会议进行系统梳理和筛选,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会议主题、相关分议题和会议演讲嘉宾,让会议研讨主题更具时代性、前瞻性和国际视野,让会议演讲嘉宾更具实战性和感染力,慈展会发展中心秘书长典春丽表示。

 

国际公益峰会采取TIFP会议模式

本届慈展会将采取“1+N”会议的方式,主题研讨会即国际公益峰会的主题为共享与慈善,其余20余场非议题研讨会从慈善法、慈善文化、社会创新、公益支持四个板块来诠释“共享与慈善的主题。

 国际公益峰会将借鉴TED的会议模式,各自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决策者和潮流领导者穿插演讲,每个嘉宾演讲15分钟。此外,在充分吸纳外围会议和专题会议研讨成果的基础上,创新TIFP的会议模式, 邀请国内外最具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多视角、多领域研究解读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议题,促进和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TIFP会议模式是指,Transboundary ,跨界,指不同界别、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嘉宾以各自的关注点聚焦探讨一个主题:共享与慈善;Innovation,创新,以嘉宾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利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  ‘共享理念创新和突破传统慈善模式与机制,紧密结合精准扶贫,扩大公益慈善影响和覆盖的领域;  Future,未来,嘉宾用未来的眼光展望、推进、憧憬公益慈善,描绘公益慈善的节奏、步骤和下一步方向,未来已来,协同共享;  Practice,实践,嘉宾提出的思考和建议通过会议,成为可以实施的政策、法律、报告、项目等。”典春丽表示。

 

引入观察员对研讨会进行梳理总结

为总结概括1+N会议成果,本届慈展会将首次引入会议观察员制度,邀请议题委员会或行业专家学者作为慈展会研讨会议的观察员,并在展会结束前通过闭门会议形式,召开议题委员会专家学者和观察员的总结研讨会,对会议研讨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形成本届慈展会的核心议题和研讨成果,形成相关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书,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通过对会议议题的跨界研讨论证,研究提炼会议核心议题和研讨成果,形成年度慈善发展报告或政策建议书,让会议研讨成果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慈善理论研究、实践发展和制度创新的具象成果,”典春丽说。 

 (通讯员 肖维)